Skip to main content
Ended

Fine Chinese Paintings

1 June 2021 | starting at 11:00 HKT

Auction highlights

Lot gallery

114 lots available

Qi Baishi (1864-1957) Four Crabs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897
Qi Baishi (1864-1957)
Four Crabs

Sold for HK$727,500 inc. premium

Qi Baishi (1864-1957) Insects, Cabbage and Amaranth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898
Qi Baishi (1864-1957)
Insects, Cabbage and Amaranth

HK$160,000 - HK$220,000

Zhang Keyue (19 Century) Calligraphy Couplet in Seal Script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899
Zhang Keyue (19 Century)
Calligraphy Couplet in Seal Script

Amended
Sold for HK$57,375 inc. premium

Wu Xizai (1799-1870) Seasonal Flowers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0
Wu Xizai (1799-1870)
Seasonal Flowers

Sold for HK$402,500 inc. premium

Que Lan (1758-1844) Maggies and Pine Trees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1
Que Lan (1758-1844)
Maggies and Pine Trees

Amended
Sold for HK$352,500 inc. premium

Hua Yuan (1898-1957) Four Beauties in Poetic Mood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2
Hua Yuan (1898-1957)
Four Beauties in Poetic Mood

Sold for HK$127,500 inc. premium

Zhang Yuzhen (19 Century) Dwelling in Mountains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3
Zhang Yuzhen (19 Century)
Dwelling in Mountains

Sold for HK$82,875 inc. premium

Ma Jiatong (19 Century) Flowers and Birds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4
Ma Jiatong (19 Century)
Flowers and Birds

Sold for HK$352,500 inc. premium

Huang Shanshou (1855-1919) Tasting Lychee; Xie An and Singers; Playing Qin; Princess Sleeping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5
Huang Shanshou (1855-1919)
Tasting Lychee; Xie An and Singers; Playing Qin; Princess Sleeping

Sold for HK$1,127,500 inc. premium

Leng Mei (ca. 1669-1742) Celebrating Prosperity and Longevity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6
Leng Mei (ca. 1669-1742)
Celebrating Prosperity and Longevity

Sold for HK$752,500 inc. premium

Wu Li (1632-1718) Spring Village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Mrs. Irene Tseng (1955-2015) 曾月利女士珍藏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 LOTS 895-907 曾月利(1955-2015),生於台北,幼隨父旅居東南亞,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八二至九四年間擔任新加坡企業投資總經理及中國區業務董事總經理,頻繁來往星洲、大陸及港、台等地,在商業領域成績卓越。退休後,曾氏擇港而居,與畫家黃永玉毗鄰。 出於對藝術的熱忱,曾氏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商旅每經一處,必出入當地廠肆。廿年間,所彙藏品,逾數百件,上至商周青銅,下至明清家具、瓷器,旁及藏傳佛教造像、東南亞雕塑。博瞻的眼界,廣泛的興趣使其稔熟於收藏圈,亦被邀請擔任北京故宮《中國藏傳佛像金銅造像藝術》顧問委員。 曾女士對中國書畫尤為鍾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文物商店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為經營模式,將可供出口的第一等文物存「內櫃」,專供外賓及知名文化人。視曾女士所存單據,此間她常造訪北京市文物商店、江蘇文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單次所購二十、三十件不等,發票皆鈐「外匯購買專用章」。除此之外,港台地區的文華藝苑、養龍齋、漢雅軒、勝大莊亦流連之所。其購藏不拘年代、流派、題材,凡合眼者,皆傾力囊入。對於書畫,曾女士極為珍視,特於家中訂製樟木大箱數口,專存卷軸。四壁懸掛,隨季節更換,亦常對家人提及「秋高氣爽,方宜開畫欣賞」。 邦瀚斯書畫部有幸得其哲嗣委託,於今季暨同期網絡拍賣釋出部分藏品。其中吳歷〈春村圖〉手卷(拍品編號907),乃漁山早年精品,經金黼廷、顧文彬、袁愚泉遞藏,尾跋又見吳湖帆題曰「蓋四十以前經意作也!紙本又潔白如新,尤可愛可寶」。齊白石〈草蟲、白菜、老少年〉(拍品編號898),具北京市文物商店發票,畫中洋紅及花青皆少許褪色,然筆墨精神無損也!另外,藏家對聯屏作品情有獨鍾,本輯中冷枚(拍品編號906)、黃山壽(拍品編號905)、吳熙載(拍品編號900)、闕嵐(拍品編號901)、乃至花元(拍品編號902)四屏或通景,皆為各家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識者當自有定斷。

907
Wu Li (1632-1718)
Spring Village

Sold for HK$1,752,500 inc. premium

Zhang Zhidong (1837-1909); Weng Tonghe (1830-1904); Ye Shimeng (1863-1937) ET AL Landscape, Flowers and Calligraphy in Various Scripts

Gong Xian (1618-1689) Dwelling in Mountains

Wen Zhengming (1470-1559) Landscape of Longqiu
Landscape of Longqiu by Wen Zhengming (1470-1559)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ark S. Pratt, Washington D.C. 美國華盛頓班立德總領事珍藏 文徵明〈龍湫圖〉 LOT 913 Bonhams Hong Kong is pleased to offer Landscape of Longqiu by Wen Zhengming, one of the great "Four Masters of Ming"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ark S. Pratt. With deep family roots in Salem, Massachusetts, and as a relative of Frederick Townsend Ward (1831-1862), Mark Pratt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Chinese culture from an early age. A lifelong art collector, Mr. Pratt's distinguished United States State Department career afforded continuous opportunities for building an important collection over the course of sixty years. Mr. Pratt made his first Chinese art purchase in 1947 while stationed in Qingdao with the United States Navy. Following his two-year service with the Pacific Fleet, and with academic training at Harvard University, Brown University, The Sorbonne, and Georgetown University, Mark Pratt joined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Service in 1956, his initial posting at the United States Embassy in Tokyo from 1957 to 1959. Moving to Taichung, Taiwan to continue Chinese language study in the years 1959-1960, his next station was Hong Kong, serving as the Mainland Economic Officer at the United States Embassy until 1963. With later posts in Laos and Paris, Mark Pratt was head of the Taiwan desk prior to finishing his career as Consul General at the Guangdong Consulate in 1989, his retirement ending three years of service in that position. Witnessing the momentous geo-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Asia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r. Pratt's keen collector's eye was also perpetually on the lookout for a treasure. Patronizing many of the most hallowed names in the Chinese art market, he discovered outstanding paintings and Song dynasty porcelain at Tokyo's Confucian Temple (Yushima Seido) and purchased works of art from Kusaka Shogado in the 1950's. In the decades that followed, the antique shops and art galleries in Taipei and Hong Kong were frequent haunted, making key purchases of Ming and Qing paintings from Chang Ding-chen and fine huanghuali furniture from Y.K. Ma. Mark Pratt's diplomatic role afforded him in contact with numerous living painters and calligraphers; he met Zhang Daqian on several occasions and formed a lasting bond with Tang Hong (1926-2018), a student of Yu Fei'an who relocated to Taichung after 1949 and later to Hong Kong, concurrent with Mr. Pratt's diplomatic postings. Bonhams had the honour of offering some magnificent pieces from the Pratt collection in May 2015 in this saleroom, including an outstanding album by the renowned Orthodox School master Wang Hui (1632-1717) that fetched nearly HKD36 million. 班立德總領事出身於馬薩諸賽州塞勒姆望族, 早年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矢志一生的收藏家,班立德成功的外交官生涯六十年來為他提供許多機遇,其部分珍藏數年前於邦瀚斯香港書畫專場中釋出,得到熱烈迴響。其中清宮舊藏的王翬水墨〈山水冊〉,以近四千萬港元高價成交。邦瀚斯書畫部今季特推出文徵明細筆山水〈龍湫圖〉。 一九四七年,班立德供職美國海軍,駐艦山東青島,購入平生第一件中國藝術品。結束太平洋艦隊兩年的服役後,因其在哈佛大學、布朗大學、索邦大學和喬治城大學接受的中國和日本語言、文化、歷史方面的學術訓練,班立德一九五六年加入美國外交部。旋即於五七至五九年派駐東京美國大使館。繼而轉派香港,擔任美國大使館大陸經濟官,再調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一九八九年遷廣州總領事,三年後於此任上榮休。 目睹二十世紀下半葉亞洲地區地緣政治巨大變革的同時,班立德總領事始終孜孜於蒐集中國藝術精品。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光顧了諸多中國藝術品領域備受推崇的商家,在東京孔廟(湯島聖堂)購入書畫精品和宋瓷,在 Kusaka Shogado 處買到文玩工藝品。其後數十年間,他頻頻穿梭於台北和香港的古董店以及畫廊,從資深畫商張鼎臣處購入重要的明清字畫,Y. K. Ma處購入精美的黃花梨傢俱。外交官的身份也讓班立德總領事結識了眾多同時代藝術家。他數次和張大千會面,並且和于非闇的學生唐鴻(1926-2018)建立了長期的友誼。後者1949年徙居台中,又移居香港,和班立德總領事的幾次轉任恰恰偶合。

913
Wen Zhengming (1470-1559)
Landscape of Longqiu

HK$500,000 - HK$800,000

Wang Shilu (1626-1673) Sutra in Regular Script
Exquisite Sutra Albums by Renowned Poet Wang Shilu Previously in the Collection of Wang Caiting 王寀廷舊藏珍罕〈王考功西樵先生諸經法書〉 LOT 914 從文字得苦海 復用文字作福田 ——王士祿「甲辰之獄」寫經考論 黃振萍 此數冊經文為王士祿(1626-1673)康熙甲辰年(1664)書於獄中,後珍藏於其弟「漁洋山人」王士禛 (1634-1711)處。關於「甲辰之獄」書寫佛經的始末,王士祿在其自作《西樵山人傳》和王士禛撰 《王考功年譜》中記錄甚詳。康熙二年(1663),王士祿受命主持河南鄉試,次年三月,禮部磨勘覆 核試卷「有宵小待賂不至」,指摘試文語句有瑕疵,按例考官僅需奪俸三月,但適逢「功令加峻」,遂下獄。王士祿在獄中書寫佛經,同年十月太皇太后萬壽節,事白獲釋,但因增訂科場條例,仍被免官, 王士祿「喜得生還,與父母相見,自號更生」。 在這場令家人「震怖雨泣」的大難中,王士祿通過書寫佛經獲得精神上的解脫,故其友人施閏章論之為 「從文字得苦海,復用文字作福田」。而寫經背後的苦海與福田,卻不僅是指王士祿出入牢獄之數月, 更是牽連著其家族乃至當時士大夫群體的沉浮榮辱,折射出更宏大的政治與文化背景。 王士祿出身山東新城王氏,家族以科甲起家,王士祿自九歲即隨祖父宦游,勤學而好古。家庭薰陶自然 而然地使王士祿對文字風格十分執著,且有極強烈的好古傾向。順治二年(1645),王士祿應試,「 試文陗古,多先秦語」,因文風奇古,兩次省試皆下第。到順治五年(1648),因祖父王象晉年事已 高,殷切期盼孫輩金榜題名,重振家聲,王士祿不得已改易文風,「降志揣摩,以就程式」,果然捷報 連連,順治九年中進士,累遷至吏部主事。但是,科場磋磨並沒有打消王士祿對「古風」文字的堅持。 當時科考錄取標準「取熟軟穩順,不敢涉古文一字,謂之中式」,康熙二年(1662),王士祿主持河 南鄉試,卻精心選拔「好奇服古之士」,並將試文擇優錄為《豫文潔》。這種刻意求古、一反常規的選 拔標準,最終導致他因禮部磨勘羅織罪名而下獄。王士祿在六年後所作自傳《西樵山人傳》中,認為禍 起於自己「夙耽文業,又心鄙近今程式之陋」,他卻毫無悔意,自述在獄中「內省不疚,嘯歌自若」, 並設想了「窮厄日甚,恥乞覓自活,慷慨以死」的人生結局。在現實中王士祿當然並沒有淪落到窮困 而死,但確實幾乎斷送了仕途,隱居八年才奉母命出山還官,僅過三年,康熙十二年(1673),即病逝。 在科舉時文時代,文運有關國運,兩者有著密切關聯。清廷對士林的控制,很重要的方式是考察科舉制 藝文章是否符合程朱理學,文風是否符合程式,朝廷認為通過辨析科舉考試的文章可以辨別士人品識。 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反清復明的主要勢力漸次消亡,永曆帝、鄭成功相繼身死,堅持抗清多年的張煌 言也被殺。清廷志得意滿,認為「國家永清大定。邊陲悉已靜,內地悉已甯」,對士大夫的約束也日益 嚴厲,順治十三年(1656)二月二十七日,順治諭旨稱:「朕自親政以來,以寬為治,恒謂洪武誅戮大臣 為太過,由今以觀,太寬亦不可也。」順治十八年(1661)七月,諭令吏部對各衙門官員嚴加考核,如 有徇情姑留者,當日考核之官即以徇庇治罪。康熙三年(1664)五月,進一步收緊考滿監察法度,失 察者一併治罪。七月「定科場內外簾處分例」,正是這些政令將王士祿推向牢獄之災。 王士祿在文風上的堅持求古,與當時的科場慣例相抵觸,必然有風險。更加不幸的是,當時政局導致這 種風險被異常放大,最終造成無可避免的悲劇性衝突。其實,「甲辰之獄」的處置方式早有前奏。順治 九年(1652),王士祿中進士,同科會元程可則卻被彈劾違背朱熹之說,「文理荒謬,首篇尤悖戾經 註」,實際因為程可則為廣東南海人,而錄用他的胡統虞曾為崇禎末科進士,順治初年一度拒絕徵召隱 居不仕,所謂「悖戾經註」不過是當權者的藉口,實則是清廷對與前朝牽涉頗深的文人深懷猜忌,藉故 貶抑。施閏章評王士祿之甲辰之獄為「從文字得苦海」,「苦海」二字絕非虛誇,當時清廷刻意打壓士 大夫,「丁酉科場案」、「通海案」、「江南奏銷案」、「哭廟案」和「莊氏史案」皆十分酷烈,士大夫因片言隻語而破家罹難者不可勝數。新城王氏累代簪纓交遊極廣,於此慘狀耳聞目睹者極多。王士祿 因文字下獄,雖負氣自言慷慨不悔,但長達八個月的牢獄生死之劫,實在是極大的身心折磨。王士祿為 排遣精神壓力,在獄中手抄經書祈福,並填詞作詩以解憂。 因文字而罹難,讓王士祿產生巨大幻滅感,他將獄中所填詞編為《炊聞卮語》,自序云「兀兀南冠,不 殊邯鄲一枕」,其中《水龍吟·羈所自壽用劉後村自壽韻》有「人間無用,江淹彩筆,揚雄奇字」之 語。王士祿感傷時運,以同樣遭文字之厄的蘇軾自比,取東坡烏台詩案後所作詩詞步韻唱和,〈滿庭 芳·用坡公韻〉詞云:「白日為心,朱繩比質,平生自負峨峨。司空百煉,繞指已無多。到眼濃陰欲滿,心憂矣、謠罷還歌。細屈指、古來誰似,磨蠍說東坡。茫茫無可語,來千縷,暗緯愁梭。更溶溶漾漾,難剪如波。可耐春光萬里,尚寥落、臥盼庭柯。問何日,盟煙狎水,鷗鷺媚漁蓑。」王士祿原本不 信佛教,「不事浮屠」,或許是蘇軾謫居黃州「惟佛經以遣日」的事蹟,啟發了王士祿向佛之心。 王士祿在獄中發願齋戒奉佛,作〈長齋詩〉,並請杭州人戴蒼繪製〈長齋繡佛圖〉,還「日寫諸品經, 楷法精好,更數萬字無一脫誤。」寫經參禪極大地紓解了王士祿的精神危機,使之能夠豁達以對。出獄 後,王士祿南下揚州,與親人劫後重逢,「搖手戒勿道前事」。此後,與弟王士禛及知交孫言默、王夫 岩、陳維崧等人悠遊山水,詩酒唱和,境界也為之一新,林嗣環評為「登臨矚望,多豪雋非常之詞,時 逃於貝葉,時逃於綺語」。經文所附題跋,也大多作於此時,成為這一士人社會的極佳見證。 最後,回到此次所見王士祿所書經文,有《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各一 冊,《大佛頂首楞嚴咒》兩冊,經文的選擇也頗有深意。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經名中的「高王」即東魏大宰相高歡,據傳高歡殘暴好殺,有官吏誤犯重法,囚 禁待死,忽夢見僧人傳授此經文,告知念誦千遍即可脫難,官吏如數誦念後,臨刑時斬首刀自斷為三 截,遂得免罪,故此經又稱《折刀經》。與之相關的靈應故事頗多,宋代洪邁《夷堅志》載劉四秀才入 冥府,誦此經得返生。周密《癸辛雜識》記周維卿得罪於權臣,日夕持誦此經遂得解厄。明清時期此經 仍很流行,《喻世明言》中有一篇《簡帖僧巧騙皇甫妻》,收尾處以《南鄉子》曲詠僧人受刑云「沿路 眾人聽,猶念高王觀世音。護法喜神齊合掌,低聲。果謂金剛不壞身」。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俗稱「大悲咒」,是千手千眼觀音的根本咒,據《陀羅尼經》說,觀音 菩薩曾聞千光王靜住如來傳此咒,立得超拔第八地,身生千手千眼普度眾生,超脫生死胎藏,如法持誦 後可免諸般惡死 「一者,不令其饑餓困苦死。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為怨家讎對死。」《 大佛頂首楞嚴咒》即「楞嚴咒」,號稱「諸咒之王」,《楞嚴經》云佛弟子阿難為摩登伽女邪咒所困, 佛即從頂首肉髻中化出放光如來,宣說此咒解脫之,並說持誦此咒「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水火難。 饑渴貧窮。應念銷散。」眾生若「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氎 ,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 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王士祿獄中書此數種經,自然也有借佛法護持消災解厄之意,最終果然得以脫罪,或可謂 「復用文字得福田」。但王士祿之「福田」並不在奉佛解厄,而是通過寫經參禪,達成了精神上的超脫與開悟。王士禛追記云「先兄西樵吏部,甲辰歲以磨勘事下西曹,鍛煉良苦。兄談笑賦詩,有句云:『縱跛尚如習 鑿齒,有腸終類佛圖澄。』」王士祿因執著於古奧文風而屢遭困厄,又通過文字修煉而得到超脫。故施 閏章論此事云:「有偉王子,自全其天。身幽請室,如魚在淵。心手洋洋,委運逃禪。蓋不在乎筆墨之 間,或以是為福報。」 清末世情小說《孽海花》第二十回,眾名士大為李純客祝壽,以家藏珍物聯句並互相吹捧,石農以世間 只傳三本的《華山碑》誇說「華山碑石垂千年」;唐卿詠「《周官》精槧北宋鐫」宋版書一頁千金,此 書為「百宋一廛翁」黃丕烈舊藏,貴重可知;蓮孫接吟「《然脂》殘稿留金荃」,指的就是王士祿《然脂集》稿本。此次所見《佛說高王觀世音經》等經為王士祿獄中所書,又有諸名士題跋,想來也不遜色 於小說家筆下「《然脂》殘稿留金荃」的。 黃振萍,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史,尤其關注文化史和思想史,以及歷史文獻的研究 與整理。

914
Wang Shilu (1626-1673)
Sutra in Regular Script

Sold for HK$5,127,500 inc. premium

News and stori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