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Ended

Fine Chinese Paintings

3 April 2019 | starting at 14:00 HKT

Auction highlights

Lot gallery

142 lots available

Liu Haisu (1896-1994) Ink Mountai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1
Liu Haisu (1896-1994)
Ink Mountains

Sold for HK$350,6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2
Liu Haisu (1896-1994)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Sold for HK$125,6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Pine Tre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3
Liu Haisu (1896-1994)
Pine Tree

Sold for HK$938,1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4
Liu Haisu (1896-1994)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Sold for HK$119,375 inc. premium

Wang Yishan (1939-2017) Pine Tre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5
Wang Yishan (1939-2017)
Pine Tree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Sold for HK$25,500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Ink Peon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6
Liu Haisu (1896-1994)
Ink Peony

Sold for HK$400,6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7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63,1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8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69,37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Xia Yiqiao (1918-2012)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09
Liu Haisu (1896-1994); Xia Yiqiao (1918-2012)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38,1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Two Letters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0
Liu Haisu (1896-1994)
Two Letters to Yishan

Sold for HK$44,37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1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60,6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2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31,87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3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56,87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4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15,300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5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12,750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6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81,87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7
Liu Haisu (1896-1994)
Letter to Yishan

Sold for HK$125,625 inc. premium

Liu Haisu (1896-1994) Gour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8
Liu Haisu (1896-1994)
Gourd

Sold for HK$625,625 inc. premium

Shangguan Shaomao (20TH CENTURY) Zhong Kui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19
Shangguan Shaomao (20TH CENTURY)
Zhong Kui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Sold for HK$11,475 inc. premium

Shi Xiangtuo (1906-1990) Buddha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0
Shi Xiangtuo (1906-1990)
Buddha

Sold for HK$94,375 inc. premium

Zhumo (1913-2002)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1
Zhumo (1913-2002)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Sold for HK$35,625 inc. premium

Feng Zikai (1898-1975) Resting Under the Pine Tre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2
Feng Zikai (1898-1975)
Resting Under the Pine Tree

Sold for HK$525,625 inc. premium

Shi Xiangtuo (1906-1990) Heart Sutra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3
Shi Xiangtuo (1906-1990)
Heart Sutra

Sold for HK$20,400 inc. premium

Shi Xiangtuo (1906-1990) Album of Bronze Inscrip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4
Shi Xiangtuo (1906-1990)
Album of Bronze Inscriptions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Sold for HK$60,625 inc. premium

Shi Xiangtuo (1906-1990) Plum Blossoms and Narcissu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5
Shi Xiangtuo (1906-1990)
Plum Blossoms and Narcissus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Sold for HK$19,125 inc. premium

Zhumo (1913-2002)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6
Zhumo (1913-2002)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Sold for HK$106,875 inc. premium

Xu Pusheng (1921-1979) Two Seals of Wang Jintong and Three Seals of Wang Yishan (1939-2017)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7
Xu Pusheng (1921-1979)
Two Seals of Wang Jintong and Three Seals of Wang Yishan (1939-2017)

Sold for HK$19,125 inc. premium

Hongyi (1880-1942); Pu Ru (1896-1963) Calligraphy in Regular Script; Farewell at the River Bank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AMOUS SINGAPOREAN MUSICIAN WANG YISHAN 新加坡著名音樂家王一山珍藏中國書畫 LOTS 101-128 劉海粟的星洲藝緣 音樂家王一山(1939-2017)生於新加坡,父親王進通是星馬著名小提琴家,母親亦是知名歌星。承襲家學,王一山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才,十二歲已加入新加坡交響大樂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據一九六八年的《南洋商報》,時年二十九歲的王一山已擔任新廣大樂隊的指揮,父子合作,常常往返於沙巴、曼谷等地巡演,頗具聲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素耽繪事的王一山設法以書信與傾慕已久的大師劉海粟建立聯繫,拜入藝海堂門下。素未謀面的師徒二人,憑魚雁往返,論藝談心,慰問扶持,尺素傳情逾廿載,直至一九八七年,耄耋之年的劉海粟應邀於新加坡博物館舉辦畫展,師徒方始相見。歲月激蕩,這份跨越時空與地域的書畫緣,兀自沈澱。 邦瀚斯書畫部本季有幸得到王一山哲嗣的信任委託,將其父逾半世紀的珍藏割愛釋出。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慘烈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噩耗亦傳至南洋,施香沱致王一山信中云,「一九六六年,十月卅一日,頃接舍弟從家鄉來信說,家中所有書畫古董、全部焚毀」。劉海粟在上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他兩次中風,不能執筆,又被打為「右派」,「藝海堂」成為造反派的司令部,一家人被掃地出門,趕到瑞金路一深巷的地下室,過起「牛棚」生活。 南洋的朵雲寄情,為海老孤涼的晚景注入一縷暖光。此輯釋出的十一封書信(拍品編號107-117),最早署年為一九六五年,最遲一封為一九七八年。在獲悉老師近況及所需後,王一山往往毫不推辭,盡己全力。藥品、食物外,更以匯款支付老師潤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啻雪中送炭,助老師度過難關。當然,王一山也會寄上習作請老師指點(拍品編號105),而劉氏回函,亦每每附上佳作。雖謙稱「寒夜涉筆,病力荼弱」,實為其「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得意之作,在極端的環境下,這些筆力磅礴的長松牡丹,綻放着盎然、飽滿與老辣的精神光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墨牡丹〉(拍品編號106),乃畫家撿家藏心愛之作相贈,自作詩「春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閒見,誰識劉家穿鼻牛」,逆境中更顯畫家樂觀豪邁的本色。 除乃師作品外,王一山也收藏了星馬藝壇中堅如施香沱、上官紹茂、陳人浩、陳景昭、瑪戈以及釋竺摩、演培等人的作品,我們特地選取其中佳者,分別在本場以及我們首次推出的網拍中呈現,冀可令藏家一窺星馬書畫創作的風貌。 王進通、一山父子皆篤信佛教,一山法號心藝居士,故此輯珍藏頗多佛教相關內容,如施香沱所作〈阿彌陀佛〉(拍品編號 120)、篆書〈心經〉(拍品編號123),弘一法師楷書節錄〈華嚴經〉(拍品編號128),而豐子愷親筆寫贈王氏、具「一山」上款的〈前人種樹後人涼〉(拍品編號122),更為市場罕見有明確款屬的作品,識者當自珍之。

128
Hongyi (1880-1942); Pu Ru (1896-1963)
Calligraphy in Regular Script; Farewell at the River Bank

Sold for HK$438,125 inc. premium

Pu Ru (1896-1963) Doves and Flowers; Four Poems in Running Script

Pu Ru (1896-1963)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egular Script

Pu Ru (1896-1963) Album of Twelve Calligraphy Couplets

Pu Ru (1896-1963) Calligraphy Couplet in Collaborated Words

News and stori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